空氣中的分子態氧溶解在水中稱為溶解氧。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、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。在自然情況下,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,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,水溫愈低,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。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,通常記作DO,用每升水里氧氣的毫克數表示。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。
判斷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:
1.看魚情:水中缺氧,魚就浮頭,這樣的水域,含氧不足。如果沒有魚浮頭,但有魚特別是餌魚在半水或草下懸浮不動,那也表明水中含氧不足,亦應果斷轉移。不同種類、不同大小的魚對缺氧的忍耐力也不相同。鯽魚的忍耐力較強,在溶解氧十分少的情況下仍能堅持較長時間。其他魚種的耐氧力依次為鯉魚、青魚、草魚,鳊魚的耐氧力較差,水中含氧稍微下降,它逃得較快。不論哪種魚,魚體越大,耐氧力也越大、浮頭較晚,但當缺氧達到一定限度——低于1毫克/升時,魚越大,死得越快。
2.看水情:與空氣接觸的水面越大,溶解量也越多,如果風吹水面,波浪連綿,不但接觸面增加,而且波卷浪翻,把空氣攪拌于水中,溶解氧會成倍增加。如果水面被水草大面積覆蓋,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小,這種水域的溶解氧含量就微乎其微。氧氣溶解于水與水溫也有關系,水溫越高越難溶解。遇到氣壓很低、無風或風很小的悶天氣,陽光直射水面,熱量不易散發,水面溫度上升很快,不但造成蒸發,使上層水域中的氧分子逸出,而且沉積水底的腐殖質受熱迅速分解,在分解過程中一方面消耗了中、下層水體中的溶解氧,另一方面產生了沼氣等有毒氣體,水面便冒出一串串水泡.就時間而論,早晨晚上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比中午高,但在養魚池,早上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比中午低,下午3時左右為較高。就水面而言,明水面比水草下含高。風浪水面比靜水面含量高。就深淺說,淺水比深水含量高。當然,這是指一般情況,如屬特殊天氣、特殊情況則另當別論。
3.看魚的呼吸:魚的呼吸越快,證明魚缺氧,那時有厭食、少運動、跳缸等現象發生,就要注意了隨時可能出現危險。
4.一聞:聞水的氣味,好水有一種清香味,魚多時帶一點點醒味,但水含氧量不足時容易出現臭味,用手摸后難以去掉此味,缸養越多,味越重。